听风者国语

悬疑片大陆,香港2012

主演:梁朝伟,周迅,范晓萱,王学兵,董勇,甘婷婷,单立文

导演:麦兆辉,庄文强

播放地址

 剧照

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1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2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3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4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5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6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13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14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15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16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17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18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19听风者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00:16

详细剧情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江山初定,百废待兴,和平的表象下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拉开序幕。败逃台湾的国民党接连向大陆派出特工,伺机破坏。为了应对接二连三的破坏活动,中共成立情报部门701局与敌方展开连番较量。同年10月初,701局控制的侦听局莫名消失,为了查清消失电台的下落,701局负责人老鬼(王学兵 饰)授命代号二〇〇的张学宁(周迅 饰)去上海寻找耳力超群的钢琴调音师罗三耳。结果阴差阳错,学宁找到了罗德小徒弟——耳力同样超群的盲人调音师阿兵(梁朝伟 饰)。  阿兵不负众望,不仅通过层层严苛的考试,还在工作中一鸣惊人。在残酷的谍报战争中,阿兵和学宁之间某种情愫也暗暗滋生……

 长篇影评

 1 ) 《听风者》:谍战乏力,情感稀松!(梁朝伟周迅无从发挥!)

《听风者》:谍战乏力,情感稀松!(梁朝伟周迅无从发挥!)


文/列文 ——影评删节版刊登于北京青年报


超无聊!巨坑爹!有《风声》的珠玉在前,相信所有人都期待着《风语者》再创辉煌,至少也别比《风声》差啊!哪知看了才发现,两部影片之间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风声》从头到尾都张力十足、悬念迭起、精彩纷呈,而《风语者》却是剧情稀松、角色无味、欲振乏力,谍战戏不紧张、情感戏不不动人,拖沓无聊的程度简直不像一部电影,彻底沦为央视一套黄金档革命主旋律剧的水准!


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凭借《无间道》的完美发挥在业界打响名头,但其后水准呈现逐级滑落的趋势,再未有一部作品能与《无间道》等量齐观,而《风语者》更堪称跌破底线,整体剧情、角色塑造、情感表达、悬念张力尽皆崩溃、惨不忍睹!而梁朝伟和周迅继年初的《大魔术师》之后,再次联手奉献平庸拖沓的“伪大片”,两人纵有超卓演技也缺乏足够的发挥空间。具体来说,影片开头还算吸引人,周迅在香港的特工行动,梁朝伟在上海躲避黑帮追杀以及与周迅上演的追踪与反追踪,尤其是梁朝伟有如特异功能般的听音绝技,以及许久没有在大银幕上展现的顽皮个性,都成为影片的看点所在。不过,当梁朝伟跟着周迅来到大山深处的701部队以后,本应正式拉开大幕的谍战戏并未向精彩紧张的方向发现,剧情和角色反而就跟那些阴暗、沉重、僵硬的701部队大楼一样,渐渐失去了活力和光彩。影片试图用个性化的视听影像表现梁朝伟侦听敌台的过程,将敌我谍报人员的隔空斗法具象化,梁朝伟仅凭敌方发报的节奏和轻重,就能将发报人的特征、习惯描绘出来,形成具体的人物形象呈现在银幕上,看起来也算有新意。但这样的手法重复多次后就再无任何新鲜感可言,观众对梁朝伟转转按钮就能找到敌台也不像一开始那样感觉神奇和兴奋。而且这种敌我这种隔空斗法严重缺乏难度升级、高潮迭起的手段,无非是梁朝伟一开始轻松找到敌台,然后在密闭无音室内费尽心力找到五个高级敌台。此后敌特头目“重庆”出现,他的隐蔽敌台再次给侦听提升难度时,梁朝伟也无非是再进密闭室里去侦听,侦搜敌台的具象化呈现也无非是重复之前表现过的画面,明显导演是没有任何新招可玩了,敌我斗法进入高潮却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具有足够的张力,观众也只能感到越来越乏味无聊了。


此外,周迅主导的谍战戏也缺乏缜密的逻辑性和足够的说服力。剧情的背景是解放后的上海,但周迅等中共特工的处处小心翼翼、不占主动的行动方式,仿佛依然处于“地下党”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周迅已经基本锁定敌特头目“重庆”就在那5个敌特之中,将他们一网打尽慢慢审讯不就成了,干嘛还非要确定“重庆”具体是谁才展开抓捕,甚至为了“引蛇出洞”故意掉落密码暴露身份,结果引来杀身之祸。当然,周迅牺牲的设计明显更扯,都已经把那5人作为重点盯梢目标了,怎么还能让他们5个人大摇大摆地跑到周迅家把她干掉,而且就算他们要杀人非得5个人一起吗?真是太离谱了!为了让牺牲制造煽情的效果,已经把剧情合理性抛之脑后了。


通过上面的描述,想必大家已经发现本片其实并非传统的敌我斗智斗勇、追逐枪战、设局破局的谍战戏,大部分都是梁朝伟侦听敌台、隔空斗法的“虚招”,周迅引领的出生入死的谍战戏只占影片整体篇幅的很小一部分。正所谓“谍战不够感情凑”,大量的剧情空间只能用情感戏来填充,不过结果也同样失败!能看出影片试图在梁朝伟—周迅—王学兵以及周迅—梁朝伟—范晓萱这两组三角关系中,营造特工人员重任在肩与个人情感两难全的矛盾处境和微妙情感,可惜一向不擅长男女情感戏的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一方面缺乏把情感戏拍得细腻感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没有设计足够的动人情节来展现角色的微妙情感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关系。要说他们之间是友情、同志情吧?又显得比较平淡、波澜不惊,要说他们之间是爱情吧?又缺乏足够的暧昧和令人怦然心动之处,结果让人感觉角色之间的情感总处于一种不尴不尬的状态,乏味稀松,也就难以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足够的感动和共鸣。


《听风者》跟年初那部坑爹的《大魔术师》一样,剧情、角色、情感都已经水到一定程度,即便让梁朝伟、周迅这样的大明星担纲,也难以发挥他们演技派牛人的实力,反而将各自的演技短板暴露无遗。让梁朝伟演或忧郁、或压抑、或调皮的角色都没问题,但让他演个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的侦听特工,角色形象就渐趋平庸了,这也是为什么观众觉得一开始他的角色还挺好玩,越往后就越死板的原因。周迅也需要或矛盾冲突强烈、或百转千回细腻丰满的情感戏,才能将她感染力强、层次感丰富的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本片中她对梁朝伟和王学兵的情感都处于一种过于内敛、过于放得下的状态,也就无法让角色产生足够动人的情感张力。至于王学兵嘛,个人认为他一直都不算一个多么会演戏的演员,只不过出道较早混了个脸熟,本片中他出演701部队的首长明显气场不足,稍有难度的戏就立刻让人看到他表演僵硬做作的缺点。而范晓萱在片中的表演也证明了她其实更适合《龙门飞甲》里处于给其他明星配戏地位的宫女角色,正因为不起眼才有机会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而当她在本片中出演主要配角,经常处于银幕中心时,就会显现出表演拿捏欠精准、银幕魅力匮乏的不足之处!

 2 ) 披着谍战外衣的言情片

以下剧透甚多,读前请自重,不过本片即使你看到剧透,对观片情绪也无甚影响,不信可以试试。

这部电影的剧本问题实在很多,不完全统计如下:

1、开头。作为占士邦式的垫场戏,展示一下我们的女一号多么牛逼确实很有必要,但为了显示她的杀伐决断,就贸然捅局长一刀有必要吗?虽然可以用单线联系,不知其他同志存在来解释,但敢布这个局,就只能以“色诱”这种严重不靠谱的招式来下唯一的赌注,这像是情报人员计划周密的表现吗?唯一可以说叨的解释是为之后张学宁和局长那条若有若无的情感副线作铺垫,但这条线无论对故事主线还是对情感主线都无甚影响,只是添上几分小资情调而已。所以,这个开头设计,虎虎吓人,但手段不高。

2、张学宁接镖去找罗三耳。虽然后文对她为什么截走何兵放弃罗三耳有补述,但作为一个情报员肆意违背上级指示不说,在自身某种程度上已经暴露的情况下不把现场清理干净是很危险的。不过,这个点姑且可以当成类型片情节的自洽,马马虎虎通过吧。

3、何兵与沈静的情感戏。沈静作为张学宁的替代品出现,她和张学宁的对手戏倒还可以,对张学宁的角色塑造是有帮助的。但是她跟何兵的感情戏,实在是拖沓不堪,特别是抒情段落,她与何兵的树林漫步甚至让我想起了范晓萱早年的深呼吸mv……而且后面沈静的作用完全沦为何兵的道具,起到的功能还不及何兵戳眼那晚床头的眼镜……

4、“重庆”出现后,张学宁的麻将牌局,一大段对台词看起来热热闹闹,还暗含机窍,但都是关于“伪装身份”这个面上的,实际什么都没套出来,但为此浪费了大段笔墨,不值啊不值。特别是当她发现罗三耳就是程刚,作为一名职业特工,此事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张学宁不知道,局长也不知道?而且还是个对她有点情愫的局长!

5、何兵何时开始真正投入于这份工作的?在被局长教训一番后,就是常用的“训练蒙太奇”,快剪加激昂的配乐,展示他如何进步,接着更是越发投入其中舍身忘死。前面还是个“亚飞和亚基”,什么时候就成了个革命战士?唯一的解释是,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对张学宁的感情。即便如此,还是缺乏一个稍显明确的转折点。

6、张学宁牺牲一场戏,堪称全片最糟糕的段落。就单戏而言,当六人涌入时,已经有恐怖氛围,可张力尚未形成,事情就已结束:当张学宁将钱袋甩开时,我还以为她有什么设计,后来才知道只是虚张声势。张学宁迅速牺牲后,本以为会留有什么线索,谁知道还是没有。单从功能上讲,这场戏只是告诉你张学宁死了,重庆的身份揭示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后文不是根据张学宁的任何临终提示找到重庆,还是靠的查电台位置。关键这场戏不仅单场糟糕,而是提前废掉张学宁,整个结构中最重要的联络支柱倒了,后面的戏根本无法支撑。从这时起,后面的段落已经完全可称得上是草草收场。

7、结尾平行剪辑的两场戏。完全是形式感,只是提升情绪,在情节上非常弱。张学宁的追悼会不说了,完全是营造崇高感。追凶的戏从逻辑上就说不通,既然已经知道凶手是如下几人,为什么不早点进行抓捕,偏偏选择最危险的时刻,置首长和无辜群众性命于不顾?难道是为了让领导把话说完吗?而从抓捕过程来说,也只是四个字“顺理成章”,看起来枪火横飞,实际上淡如白水。这时候哪怕小小地设计一个张学宁的临终设局,也起码使戏能更好看一点,张的牺牲能更有价值一点,同时与另一场戏的勾连也更紧密一点,所谓的升华也显得更实在。但是,什么都没有,就是平铺直叙、顺理成章。


这几条里,至少有一半是比较致命的。按说,看到这样一个谍战戏的剧本,我是肯定得边看边骂娘了,但这电影还是可以让人心态平和地看下去了,为什么?它的谍战情节虽然弱,但是它的情绪做得不差。其实,这就是一部披着谍战戏外衣的言情戏。本来国共内战的政治背景就被一再虚化,只是留下极模糊的敌我对垒框架——这个架子照搬到任何背景中,适应度都会很高。接着把谍战内容也虚化掉——当然,我不认为这是它刻意的,而是实在没做好——留下的其实是一个简单但有一定层次感的言情故事。从利用与被利用到含蓄而克制的感情,这些情绪如上文所示,受到薄弱情节的影响,但好歹支撑起整个故事。所以,当张学宁颓然倒下,前面尚可忍耐的薄弱情节一下子失去了外衣,如同得知噩耗的何兵一样,在阴暗角落里哭得瑟瑟发抖。谍战片做成言情片,不是不可以。比如那部执着的园丁,其实也是个悬疑外衣下的情感故事。但这个外套一定要足够厚实,并且对情感推进起到实在的作用,如果反而要靠情感支撑,那就本末倒置了。

这部作品其实很可惜。整体制作水准在国内电影中属于上乘水平。单从此作来看,麦、庄的导演手艺,比起风声的高群书,更是直甩几条大街。市场追击一节,音画切换极富有节奏感,把角色的特性展现得很充分。后面监听、破码这种戏,视觉表现的难度非常大,但试看何兵单挑五大高级电台一场,虽然武侠化过分(连发报人的信息都能听出来,这不是监听这是摸骨……只是电视版更扯,听婴儿哭声即知非己所出,实在强过dna检测),但几个重影表现,让观众看得很明白。结尾的“圣洁女神”,姑且当成一个mv来看的话,表现力还是很不错的。不过最牛的是,这么多bug的情节,它转场几乎都不让人觉得太突兀,可见漏船遇到好船长,补补还是能开的,但指望它做环球航行,就不大现实了。

从开篇来看,麦庄还是颇具野心,但技术上的美轮美奂,实在挽救不了本子的薄弱。按说这两位都是编剧成绩相当好的电影人,怎么这回反而在剧本层面失分?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个基础没打好,就像“圣洁女神”一段似的吗,形式美感做得越足,越觉得虚空,下盘不稳。

 3 ) 如果我是编剧,周迅就是重庆,重庆就是老鬼

如果我是编剧,一定这么拍。
开头当周迅还不是老鬼的时候她是知道王学兵是老鬼的,所以她是真的想要杀死老鬼,只是她不知道小昌并不是直接由她领导的,而是直接接受老鬼的命令。她满心以为她真的干掉了老鬼,所以当她回到中国见到老鬼还是王学兵的时候才会如此惊讶,这惊讶不是她发现王学兵是老鬼,而是王学兵没有死。这个事件将会是整个事件的最大伏笔。
引出的后面一个小包袱是小昌的死,王学兵刚刚把小昌在调查“重庆”的事情透露给周迅不久,小昌就中了埋伏死掉了。
在老鬼派了周迅去找罗三耳的时候,一盘很大的棋就开始了。
周迅知道老鬼是会想法设法一定要把”重庆“找出来的,所以她选定了梁朝伟作为最关键的棋子,罗三耳作为重要的一个垫背。这就解释了她第一次见到罗三耳和梁朝伟的时候完全忽略组织安排的目标任务,直奔梁朝伟而去。在把梁朝伟领回基地的路上,她做的梦回想起了王学兵的假死,这是暗示她想要故技重施的决心。
之后的一切都是周迅一个人的连环计了。她和梁朝伟和王学兵都产生了若有若无的感情纠葛,扰乱了701内两大核心人物的判断力。为梁朝伟做复明手术是为了让他多一门感官从而减弱他的听力。而梁朝伟听到的“重庆已被发现”其实根本没有错,只是制造了这样一种设计好的致命失误来彻底摧毁梁朝伟的信心。当701最重要的耳朵已经没有了信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701几乎已经无力回天,而重庆的任务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周迅的死是借用了王学兵的死,故技重施来掩人耳目,尸体暗度陈仓而本人金蝉脱壳,而在最后周迅借尸还魂演绎一出王者归来。罗三耳是使701相信这一事实的关键人物,因为王学兵在上海和周迅相互通讯的时候也看到了罗三耳在吧台,这样周迅的被发现就更加合情合理了,所以无论如何他必须死。
使周迅没有想到的是梁朝伟弄瞎双眼放手一搏上演了屌丝的逆袭,也知道了周迅的终极身份。
在故事的最后五个”小重庆“在任务失败后无论如何都会自杀来保护真正的”重庆“。而王学兵根据梁朝伟再度失明后用心找到的信息找到了身份为”重庆“的周迅,周迅将一切和盘托出,故事结束。
以上完全是我自己假想的剧情,并无他意,只是觉得这种安排更加具有悬念。
个人爱好,不喜还请见谅。

 4 ) 听风者,故事不错,演技很赞,硬伤太多。总结如下:

无线电技术方面的硬伤:

1. 众所周知,发报只可能在一个频率上以极短的时间,快速把电报发出去,然后迅速关机防止敌方无线电测向暴露目标。可是,影片中120个电台咋那么多频率难道都在24小时不间断广播,等着安全机关来找?这不贻笑大方嘛!

2. 无线电监听中心,监听天线竟然不是放在室外的高处,而且就在室内拉根天线,难道不知道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山脉对无线电有屏蔽作用影响监听效果?

3. 无线电发报时候,只有两个音,根本无法听出是谁拍的电报,当然那个胖女子故意发错几个码当然是能够听出来是同一个报务人员发报,但是,这又无形当中暴露了这个报务人员。

4. 最后在搜侦无线电台的时候,不是在预先设定的敌方报务员可能出现的城区,而是车子在山里开,严重的违背了无线电测向工作原理。而且,搜索电台的时候光靠梁一个人,一车,没有信息汇总中心,他们是如何靠一辆车子来进行数点定位的?

其实,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硬伤还有不少,大家有机会自己再找吧。国产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拍的就很好,特别技术部分很真实,很严谨。都是经过仔细的考证的。

服装方面

1.服装相当的华丽,周迅出场的时候,相当惊艳,不过,仔细看看吧,这不是40年代末期50年代初期的风格。这是美国黑帮片里面20-30年代芝加哥的风格。差远了,大家有机会可以去“LIFE photo archive hosted by Google”,瞧瞧当时的民国范儿。本片当中是美国范儿更重一点。

2.另外,周迅梁朝伟王学兵等人的衣服,款式,与当时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虽然好看,但是是一个败笔。

3.解放军的衣服,士兵的还像,军官,大家注意了,在机场讲话的那个军官穿的衣服是两个兜的,我们知道,解放军当时的衣服,军官一律四个兜。

4.范晓萱雨中打了把自动伞找梁朝伟,那个时代有自动伞吗?而且,尼龙的自动伞,也太先进了吧?弄把油布伞还像那么回事儿。

5.最后吴家丽身穿比较紧身的套装出现在捐赠飞机的现场,突然掏出把手枪。我的天,竟然是一把M1911,那么紧身的套装这么大一只手枪,她是怎么藏起来的?道具给吴家丽穿个大衣还靠谱点儿,或者直接给她弄个PPK也凑合,这BUG太大了!

衣服缺乏考证,总想卖弄点民国范儿文艺范儿,可是总是缺那么点意思。我想,这个电影的前一部服装就很值得本片借鉴。《风声》当中对服装的考证做到了非常细致,厚重的棉布,厚重的呢料,连很少见到的汪伪军海军的军服都做到了一摸一样。从这点上来说,《听风者》做的就较为粗糙了。细致华丽当中总是缺了那么点意思。没有《风声》当中,那种厚重的历史感。香港很多电影导演都有这个毛病。

其他,还有一些bug比如

1. 捐献飞机的仪式的场景,啊!太牛逼了,太销魂了,这不是我们国家飞机的捐献仪式。这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22首机下线仪式搬到了中国的50年代,大门一拉开,后面就是飞机。好看,就是太不中国了。台下本应该山呼海啸一般的“打到美帝国主义!“的口号被摇晃的小国旗所替代。竟然缺少了群众们拉的横幅。我只能说,这个导演忽悠点香港观众还成,忽悠大陆观众,差点火候……..

2. 张雪宁烈士的追悼会,竟然没有党旗覆盖。可能她到死都因为历史上说不清的问题,没有被追认为党员。哦,当然,也许她是无党派人士。竟然还有蜡烛,还好还好,没有上香。只有鞠躬,没有口号。忒冷清了。令我感到实在荒谬的是竟然就拖门口烧了。哇!出乎我的意料十万八千里之外。这是哪一出?我们当时对待烈士安葬是有要求的,即使不写出名字也有墓碑,而草草的就一块小碑淹没于荒草当中,搞不好就一脚踩烈士墓碑上,这也太能编了吧?烈士的墓地必然会成为这种单位教育单位新进人员的基地,这样搞行吗?我军即使在战争年代对烈士遗体、坟墓的处理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我不知道这个导演是否了解过?

3. 本片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些。最大的滑稽在于,五个潜伏的特务已经被发现了,被跟踪了,还竟然让他们带着枪,带着一车子炸药进入军队首长和社会各界进步人士捐献飞机的现场。还让他们掏枪搅乱大会,还让他们开着炸药车冲向停机坪,当然还有个神枪手战士及时出现一枪制止了敌特与飞机同归于尽的企图。荒唐,太荒唐了。我看这个王学兵扮演的局长恐怕是不想活了,弄出这种状况李克农、罗瑞卿、周恩来这几位本系统的领导不以玩忽职守罪拿了他脑袋才怪!

   时间仓促,就写了这么多,不过呢,本片就故事性来说,还是不错的一部电影。演员也很不错,猪脚配角都是有实力的演员。就是导演实在对其中细节过于疏忽,为影片减了不少分儿。
    
    我倒是觉得呢,本片的导演在拍电影之前应该去看看类似于《永不消失的电波》、《波斯猫行动》、《蓝盾保险箱》,电视剧就是柳云龙那啥的三部、当然看看前一部《风声》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要做足,细节要周到。演什么像什么,不光是对演员的要求,也是对影片制作团队中各个部门的要求。

    末了,本不想讲,但是,还是要提一下,最近两年香港电影、香港导演的水平下降的很厉害,其中道具的历史考证是香港电影的一贯硬伤,到现在都没有变。

 5 ) 好坏参半

首先这是一部用心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在很多小细节上做了精心处理。比如,梁朝伟成功搜索到全部失去的电台和周迅拥抱时,周迅面部表情略闪过 的迟疑,略微踌躇的双手,表达出周迅对两个情报特工即便相爱也不能在一起的顾虑。又如,周迅死后,梁朝伟反复着擦拭周迅照片,并将其摆在自己与夫人的合影 照边上。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梁朝伟和周迅的表演实在出众,不经意的眼神、表情,简单的话语、独白,都能成功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不足的是对白简单,情节不紧凑,剧情显得 苍白,例如梁朝伟带回过程的情节就拖了近十五分钟、开局周迅刺杀十三少爷和逼问范晓萱家境的情节实际上无关紧要等等。

 6 ) 风过无声

整个故事是神秘的:隐藏在密林深处,破译电台密码,周旋敌人中间,人物只有代号。

整个片子都是暗色调:深色的衣服,灰色的水泥,枯草,雨季……唯一的色彩是开场时红色的礼服裙。

所有的情绪都是压抑着不能明示的:当看到敌人是上司时,她惊异地打量+挑眉,不能多问;当那件毛衣送到心里去时,他露出一个能看懂的笑容,没有多说;当听到上司要去娶别的女人时, 她的反对只是一个问号和另一个反问;当烧掉那张美丽的相片,他埋头无声地抽泣不让别人听到;当看着妻子忙碌地做饭时,他安静的看着;当墓上的只有数字,他抚摸着200三个数字;结婚、治眼睛、到墓地,妻子总是心知肚明的陪伴着,从不多语……

听风者,似乎一切都是听。耳朵听着电波,嘀嘀答答,解决一个个难题
而那些不曾言明的、听不到的声音,却是整个剧情,听,并看。

风吹过,说着一切,听者有心,听者无声


爱着学宁的老鬼,爱着学宁的阿丁,爱着老鬼的学宁,爱着阿丁的妻。好好一个谍战片,怎么被我看成了文艺片呢 ? 深刻地自我批评一下先

号称电眼的梁朝伟,这回就算是个瞎子,一样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那个阿丁。

 短评

不错

9分钟前
  • 月亮站街
  • 力荐

隐忍

12分钟前
  • 今晚打老虎
  • 推荐

年度最佳华语电影!国共谍战首次香港制造,主旋律的声音降到最低;解放初依然洋场做派的上海,让斗争少了黑白分明的乏味。第一次觉得周迅好看,再一次惊叹梁朝伟的演技。不需华丽的动作和诡谲的剧情,让整个影院窒息的魔力,尽在眼角眉间

17分钟前
  • 燕子坞主人
  • 推荐

四个字:将将就就

19分钟前
  • flyff
  • 推荐

眼不见为净,后半程的“风”好过前半程的“听”,声音的放大与Casta Diva为衬的平行蒙太奇有点儿哗众取宠,一边“唱红”一边“打黑”,果真应了那句“我是重庆”!梁朝伟很久没演这类非严肃角色了,不过他演的不是密码破译员,他演的是墨镜王。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还是没忍住,凌晨跑来看了首映。之前看海报的时候就想到了"风声"。周迅演的真的很不错,同是谍战片,感觉这个片不是很饱满。怪怪的,可能是故事本身的原因。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25分钟前
  • 无与伦比栗二二
  • 推荐

其实是三星半,主要是后半截的故事节奏忽然拖慢了。不过,平心而论,这种题材能拍成这样,大家都不容易。

26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别的不谈,小周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说不上极致却也相当不凡,与平时的她表演层次很不一样,另类的精致。配乐很好,陈光荣此次让我惊艳。

28分钟前
  • nownow
  • 还行

敢情,这就是谍战版《画皮》。

33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伟仔最后躲在眼罩后面哭真让人难受— —!!!

36分钟前
  • 日光
  • 力荐

givenchy Italiana

39分钟前
  • 子都
  • 还行

暗算本身就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红旗飘飘的革命谍战小说,何必要求电影变成这个调调呢。第一次觉得电影改编得没有失去原著的感觉,超级喜欢的说~~~而且配乐也好完美~~~(⊙v⊙) 周迅好帅,梁朝伟好萌~~(⊙v⊙)

41分钟前
  • Minene
  • 力荐

比想象差了一截···

42分钟前
  • 晚安!
  • 还行

还不错。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明显的高潮。

44分钟前
  • 卢十四
  • 推荐

国产剧里面来说还是不错的~~~

49分钟前
  • 不顾一切的射
  • 还行

是个关于我党情报人员协力抓捕“重庆”的故事。没高潮应该是故意,最后的平行蒙太奇把梁朝伟的角色捧成一个儒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再配合无名墓碑,都是说的幕后英雄。片子结尾带出些伤感和文艺气,不属于那种紧张抓人的谍战片。这版阿兵有痞气,讲的是角色的成长,难得主旋律的背景这么不红不正,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周迅惯常饰演的都是敢爱敢恨的女子,此番的角色却是相反,都是憋在心里,这让周迅很难适应。于是在每次开拍前,周迅都会酣畅淋漓的大哭一场,她说"她不能哭,所以我替她哭出来"。__想起「李米的猜想」里面她有几次哭戏之后都要到远离剧组的地方释放、回神才能正常生活。她是用生命演戏的女人

56分钟前
  • Modo
  • 推荐

我感觉前面还是不错的,后面的剧情有点乱啊,感情戏份重了点,和风声比还是逊色了点。

59分钟前
  • 我想有个时光机
  • 推荐

重庆=。=

1小时前
  • Kaleido
  • 还行

很失望。剧本硬伤:1、女主角在高潮戏前O了,2、大高潮男主角缺席。前三分之二虽不够紧致,总算还有微妙感情戏和惹人疼爱的周公子,后面戏剧张力完全垮掉,故事走偏。结尾,俯首甘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孺子牛,我就不说啥了,让一个复明的瞎子自残,把它作情绪高潮……我不痛快。

1小时前
  • 老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